联络我们


贸易出了什么差错?

我们是住在一个极其不公平的世界里,使千百万人陷入贫困之中。正是贸易制度,像世贸组织、世界银行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各类条件、规则和其他国际贸易惯例,把穷人永远锁在贫困里。

改变这样的情况,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。

2005 年 4 月 10 日至 16 日举行的“全球关注贸易行动周”,研究了国际贸易的问题,提出通过公平贸易来减少贫穷。

贸易加剧贫穷

自由贸易难于减少贫穷。然而,富国就是要迫使穷国接纳自由贸易政策,而本身却不实行。

当整个世界变得更富裕了,穷人也应该随着改善。可是事实却非如此。千百万人反而无法脱离贫困,几乎难于为生。

国际贸易的制度、条件和规则,被用来强迫穷国推行自由贸易和私营化;可是对富国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。这正是穷者愈穷的主要原因。

当然,自由贸易并非必然错误。有时,开放某些经济领域,进行自由竞争,可能是正确的做法。不过,还没有证据证明,强迫推行自由贸易可帮助穷国脱离贫困。

像海地、马里、赞比亚和秘鲁等国,受“鼓励”对外国公司和产品开放市场,同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,可是结果并没有减少贫穷。

威胁和欺负

长期以来,富国和它们控制的国际组织,如世贸组织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,一直都在静静地强迫穷国听从它们的“劝告”。

它们通过游说、威胁、欺压和贷款及援助条件等种种手段,迫穷国开放市场给外国人竞争,停止协助本国脆弱的生产和把基本服务私营化。

双重标准

富国常常宣称它们支持自由贸易,并说自由贸易是减少贫穷的良方。尽管说得漂亮,可是,也只在对它们有利的时候,才会照办。

因此,当富国要穷国拆除所有贸易障碍和把基本服务私营化时,它们却继续资助和保护其工农业。

这种虚伪的做法在农业方面最明显。北方富国农民,每年得到亿万美元的国家津贴,用来压低农产品的出口价格。于是,这些农产品便涌入穷国市场,毁掉百万贫农的生计。

破坏生命

贸易最根本的地方不在经济,而是人的问题。它影响全世界人的生计和生命。以下是四则有关的故事:

“我无法养活我的家。”

海地的大米-在美国进口米的廉价倾销下,穆拉辛·克莱兴是成千上万失去生计的稻农之一。为了换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,海地政府几乎解除所有的进口限制。在 1995 年,大米的进口税削减到仅剩 3 %,使海地小农无法和受津贴的美国农民竞争。

“为了让我的孙儿有水喝,我有时必须挨饿。”

加纳的食水-哈娃住在首都,但是很难得到水。水费不断上涨,因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加纳的条件,就是把水私营化。把水费提高,是要吸引私人投资。可是,私人公司没有投资贫穷地区的义务。

“弄到数以千计的农民没有收益,家庭挨饿,父母没能力送孩子上学。这是哪门子的效率?”

肯雅的棉花-苏希 . 依布图和肯雅的贫农一起工作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在肯雅的经济改革,使肯雅的棉花业大量倒闭。布料免除了进口税,政府的资助也被大量削减。到了 2000 年,棉花产值比 1980 年的还要少 5 %。

“从市场回来,我们的心伤透了。我们辛苦工作,可是所得却那么少。”

色内加尔的洋葱-波洛 . 西亲眼看到自己的生计被毁掉了。她是种洋葱的农民,无法在本地市场和荷兰津贴进口的洋葱竞争。因为国际贸易条例不允许色内加尔政府保护本国市场和津贴农民。

海地大米、肯雅棉花、加纳的水和色内加尔洋葱面临的冷酷现实,同样地,也一定发生在世界上其他贫穷的地区;不管生产的是玉米、咖啡、牛奶、蔬菜、还是其他什么,都面对相同的困境。